回顾历史,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中华民族水利史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逾2270余年。20多个世纪以来,都江堰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治水思想,秉承“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理念,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持续发展、历久弥新,至今润泽和造福着天府人民。
经过2200多年发展,如今的都江堰灌区已发展成为覆盖成都、德阳、绵阳、资阳、遂宁、眉山、内江等7市40县(市、区),灌溉面积超113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今年4月,这个突破了成都平原并涵盖其邻近广大丘陵地区的特大灌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都江堰灌区的改革发展事关成都平原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和四川省粮食安全,备受关注。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检视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两年强推进”的进展成效,近日,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亨孝到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调研,对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班子运行、作风整顿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了解。
通过半年来各方共同努力强力推进,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建设成效初显,灌区各级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整顿进一步深化实化,灌区“六化”建设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有行动,灌区改革发展前景乐观,强推进决战决胜充满信心。他希望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各级各单位,不辜负厅党组的重托和全系统全行业的厚望,认真总结经验,勇挑责任重担,不辱使命,持续发力,以“追求卓越、做到极致”的目标境界引领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力争让灌区老百姓满意、灌区政府满意、厅党组满意,灌区干部职工干有劲头干有奔头。
‘灌区榜样’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朱泽华提出,当前,都江堰面临着供水保障要求更高、工程体系不够完备、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等新形势、新问题。但经过持续的建设与发展,都江堰在工程设施、文化内涵、服务灌区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要深入灌区一线调研,真正找准灌区干部作风整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认真做好作风整改、审计整改等工作,逐个问题逐个销号逐个了结,努力确保灌区管理改革和发展行稳致远、长治久远。要换位思考,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受众的角度,深入研究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和灌区改革发展,深入研究引大济岷工程水资源统筹调配和新老水源的关系,深入研究都江堰灌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创新挖潜助推都江堰灌区管理改革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华陪同调研并在座谈会上指出,厅党组对都江堰灌区改革发展的关心前所未有,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等不得、慢不得、虚不得,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乘关怀而奋起,乘关心而奋进,务实担当、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强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严格审计整改,确保整个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系统作风、形象、管理、效率、效益都有质的改善和提升。